驻校作家系列活动之海飞新书《昆仑海》读者分享会于12月7日下午在海岱楼钟书阁海岱大讲堂顺利举行。国家一级作家、编剧、公司驻校作家海飞携新书来到现场和读者见面,活动由淄博市作协主席宗利华主持。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青年评论家史建国,公司经理、教授张艳梅,公司副经理、副教授翟羽佳担任嘉宾,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李成刚,海岱楼钟书阁项目负责人郝丽,淄博市文联创作室主任、市作协副主席田裕娇,著名导演吴峰,市作协副主席、周村区作协主席葛思绪,大众日报、鲁中晨报、闪电新闻融媒体等媒体记者,公司师生代表,本地部分学者、签约作家与市民读者参加活动。
宗利华介绍海飞及其创作成就以及海飞新作《昆仑海》。他讲道,小说《昆仑海》于今年9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是继海飞《风尘里》《江南役》之后的又一部古代谍战小说,也是海飞“锦衣英雄系列”中最新的一部。该书出版后在小红书、豆瓣等网络平台掀起一轮阅读热潮,先后被选入今年9月文学好书榜、探照灯好书榜等榜单,受到无数读者和评论家的热切关注。海飞近年一直是“左手文学,右手编剧”,在两个领域都做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宗利华表示,在本次活动中,海飞和嘉宾的分享解读将带来一次非常精彩的文学与影视相转化、相交融、相碰撞的盛宴。
海飞分享《昆仑海》的创作故事。他表示,故事背景从上海、重庆走到台州、琉球,未来可能延伸到杭州、舟山、青岛,于各地的古迹古韵中徜徉,看浑厚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他认为他所虚构的地域是一个无穷的想象空间。随后,海飞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他提到,早在十年前他便开始收集锦衣卫的资料,运用小说和影视技巧,讲述属于明朝锦衣卫的国安使命与谍战风云,创造“古谍世界”的一角。随后,他谈到他所生活的杭州,曾是南宋的都城临安,生活中存有许多南宋遗风,这激起他对南宋情报机构相关故事的创作冲动。海飞也提到他对地域和谍战元素的情有独钟和沉醉其中。
史建国对《昆仑海》进行点评。他认为,我们过去所接受的锦衣卫往往是朝廷之鹰犬,是助纣为虐、滥用私刑的负面形象,而海飞所写的锦衣卫则是保家卫国、惩奸除恶的忠义之士。小说中许多精巧情节与大量悬念极大增强了可读性,也使人物形象更具张力。小说虽然写的是历史,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虽然写的是谍战,却充满对杀戮与战争的反思。史建国表示,《昆仑海》虽然是偏向通俗的谍战小说,但从内涵角度而言,它与世界一流的战争文学作品达到了同样的思想深度。
张艳梅进行点评。她指出,一部成功的作品应该“既好看,又被看好”,即“既能赢得读者喜爱,又能赢得学术认可”。海飞的作品具有“家国大义、江湖侠义、人间情义”的共同特质。张艳梅讲道,“作品《昆仑海》故事精彩、人物精细、语言精妙,是一部充满悬疑、追问、寻回的小说,因此在小说环环相扣的情节设计中,我们感受到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具有把控能力的编剧带给读者愉悦的精神享受。”随后,她表示,小说人物颇具人性深度,各种关于人之存在的终极思索与带有画面感和艺术美感的文字重重叠加,为读者打开了一座非常丰富的艺术世界。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命的故乡,即“死在江湖和诗与远方”。张艳梅认为海飞的小说是流动的,在其提供的历史之河、文学之河、审美之河、生命与爱之河流中,我们能够一起“游到海水变蓝”。
翟羽佳进行点评。她认为,海飞的作品是一种“柔和坚”的颂歌,在他的作品中,人性的关怀与残酷的较量浑然一体,常用传统文化的特质缓解谍战的紧张感。其作品既包含儒家的忠义侠义精神,包含道家的芦苇式批判反思,还包含佛家的禅意,如此立体的侠义观引起了国人的情感共鸣。他的作品摆脱了传统文学中定型化的人物窠臼,将其精神最大化地铺展在读者面前,解读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描摹他们的人生。这种生活和人生同大众读者相贴近,决定了海飞作品的国民度。翟羽佳表示,作者深刻剖析了传统男权绝对中心的谍战叙述思路,构筑了群像式的英雄人物,体现了作家对女性价值、家国情怀、英雄主义的深刻思索,用扎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挖掘人性的晦暗,呈现出一部剑拔弩张又充满诗意气息的小说。
接下来,公司教师代表与研究生代表就《昆仑海》的阅读感想与理解进行分享交流。师生发言有思考、有感受、有见解,为现场读者提供了崭新的作品解读视角。
最后,读者代表交流阅读感受并进行提问。海飞对读者提问给予耐心解答。现场掌声不断,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活动结束后,与会读者领取赠书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