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BEGINNING OF AUTUMN
立秋,是“四立”之一,表示秋季的开始,禾谷开始成熟,收获的季节到了。《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文解字》:“秋,禾谷熟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如《管子》所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有“三暑”,即小暑、大暑、处暑,按顺序分别为初暑、中暑、末暑。“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立秋之后才是处暑(末暑),“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二十四节气中的暑天比较长。暑天长对于农作物长势和产量有利,作物要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热量,如果暑热时间短,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都不充足,长势和产量会受影响。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它是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立秋之后天气还是很热,中医将立秋至秋分前这时段称之为“长夏”。立秋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下沉从而开始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立秋具有重要的意义,民间在立秋祭祀土地,庆祝丰收。
BEGINNING OF AUTUMN
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事实上,中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闷热的“三伏天”,在这“三伏天”时段并无“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等现象。据二十四节气排序,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处暑”是出暑的意思,立秋期间尚未出暑。所谓”热在三伏“,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几个节气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期。
BEGINNING OF AUTUMN
云收夏色叶动秋声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古代,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此外民间还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啃秋”等习俗。
祭祀土地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BEGINNING OF AUTUMN
立秋诗词
《立秋》
[明代]夏云英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赏析:夏云英(1395~1418年),明宫庭才女,主要传世作品有《端清阁诗》、《法华经赞》等诗集,惜红颜薄命,年仅24岁即逝。“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这一句更是立秋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立秋》
[唐代]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赏析:“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天上的云已经不似酷暑那样炎热,树叶也开始掉落,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能听到这一丝丝秋的声音。
《闰六月,立秋後暮热,追凉郡圃二首》
[宋代]杨万里
夏欲尽头秋欲初,小凉未苦爽肌肤。
夕阳幸自西山外,一抹斜红不肯无。
赏析:夏日走到尽头秋天将要开启,小小的凉意使肌肤感到清爽。落日残照西山,晚霞迟迟不肯散去。喜欢杨万里的这首诗,句子简单好理解,就像现代的我们一样,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美好,关于季节的变换,身体的感受,还有美丽的落日。只是古人用诗句,我们用照片。
《立秋二首》
[宋代]张耒
西风袅袅木飕飕,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词最好,为君重赋竟陵秋。
赏析:这首诗令人感到很亲切,张耒写的是湖北的秋。“自古楚人词最好”,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词最好就是指的屈原,被誉为“楚辞之祖”,他的一部《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EGINNING OF AUTUMN
立秋已至
季节轮换
愿你所思所想皆浪漫
所期所遇正江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