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01
原文释义


燕军在开始攻入齐国的时候,听说画邑人王蠋有才有德,就命令军队说:“在画邑周围三十里之内不许进入。”这是王蠋是画邑人的缘故。不久,燕国又派人对王蠋说:“齐国有许多人都称颂您的高尚品德,我们要任用您为将军,还封赏给您一万户的食邑。”王蠋坚决推辞,不肯接受。燕国人说:“您若不肯接受的话,我们就要带领大军,屠平画邑!”王蠋说:“尽忠的臣子不能侍奉两个君主,贞烈的女子不能再嫁第二个丈夫。齐王不听从我的劝谏,所以我才隐居在乡间种田。齐国已经破亡,我不能使它复存,现在你们又用武力劫持我当你们的将领,我若是答应了,就是帮助坏人干坏事。与其活着干这不义之事,还不如受烹刑死了更好!”然后他就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树枝上,奋力挣扎,扭断脖子死去。

齐国那些四散奔逃的官员们听到这件事,说:“王蠋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尚且能坚守节操,不向燕人屈服称臣,更何况我们这些享受国家俸禄的在职人员了!”于是他们就聚集在一起,赶赴莒城,寻找齐湣王的儿子,拥立他为齐襄王。



02
故事梗概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上将军乐毅率军伐齐,燕军长驱直入,连下齐城,直逼齐都临淄。齐湣王率臣逃窜,临淄遂被攻破。燕军攻占安平后,乐毅分兵略地,到达画邑,听说邑中人王蠋久负贤德盛名,于是下令环城三十里,不许入犯。然后派人以威逼的手段,企图招降王蠋。

王蠋的回答简单而坚定:“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嫁二夫。”虽然自己软硬不吃,可光有态度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果燕军真的失去耐心,做出屠城之举,那自己岂不愧对齐国、愧对百姓。思来想去,王蠋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惟有牺牲自己的生命,让自己失去利用价值,燕军才能彻底断了这个念想,也才能保护画邑乃至整个齐国的百姓。

于是他将脖子卡在树枝上,奋力一跃,折断脖颈而亡。



03
后世启迪


宋代诗人刘克庄用一首五言绝句赞颂了王蠋的铮铮傲骨:“稷下空多士,谁为国重轻。列城七十二,死者一书生。

在威逼利诱面前,王蠋守着齐国宁死不降,唤醒了民众,也拯救了齐国;更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小人物之躯,让更多人看到了忠义爱国的可能性,使人们的国家意识与忠义追求在后世不断延续发展。齐国在他们之后,田横五百士正是他们精神的延续。

国之义者,为国为民,王蠋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国之忠、对民之义。无数如王蠋一般铮铮铁骨的小人物,组成了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忠义爱国之心代代相传。



04
活学活用


典故中有“忠臣不事二君”、“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名言流传于世。

现常以“王蠋系树”“王蠋殉国”来指以死殉国的忠烈行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