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蕉叶”不是酒名

——聊斋脞说之八十五


  蒲松龄的诗文有三处提到“三蕉叶”这个词,如七律《送赴试者》云:“列万牙签凭引睡,饮三蕉叶易行沽”,七律《夜饮再赋》其二云:“放怀尽饮三蕉叶,酒醒床头香梦残”,文章《代毕韦仲为羲仙韩邑侯寄子记》曰:“适邢孝廉来自陇西,为侯同榜,与共晏笑,欢甚,促酎不觉尽三蕉叶焉。”那么,什么是“三蕉叶”?它又有什么出处呢?

  唐冯贽《云仙杂记·酒器九品》:“李适之有酒器九品:蓬莱盏、海川螺、舞仙、瓠子巵、幔捲荷、金蕉叶、玉蟾儿、醉刘伶、东溟样。”这里的金蕉叶是指蕉叶杯。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引陆元光回仙录》:“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卷二:“姬能饮,自入吾门,见余量不胜蕉叶,遂罢饮。”据此可知,“蕉叶”,指像卷曲的芭蕉叶状的酒杯,是一种浅底小酒杯,容量不大。蒲松龄诗文中尽饮“三蕉叶”,指的是喝了三小杯酒,不是说喝了“三蕉叶”牌名酒。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道:赏桂花吃螃蟹时,林黛玉“拿起那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蕉叶杯,丫头看见,知他要饮酒,忙着走上来斟”。文中注释:“海棠”,指四个瓣的秋海棠花,这说明杯的样式;“冻石”,一种半透明的石料;“蕉叶杯”,一种接近碟子的浅酒杯。小说中林黛玉因为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便要热热地喝口烧酒,因为酒量小,只能用小小的“蕉叶杯”,但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

  《东坡题跋·题子明诗后并鲁直跋》写道:“吾兄子明旧能饮酒,酒至二十焦(蕉)叶,乃稍醉。……侄安节自蜀来云:子明饮酒不过三焦(蕉)叶。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焦(蕉)叶矣。”苏轼喜欢饮酒,同时也是一位解饮者,世人皆知,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解饮者未必能饮。苏轼曾说:“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余上者。”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喜欢饮酒,但是酒量非常小。苏轼的酒量甚小,他自诩从“少年望见酒盏而醉”,到后来“亦能三焦(蕉)叶”,似乎已经很了不得,自己与自己相比,酒量增了很多,能喝三杯酒了!然而令人解颐的是其后黄庭坚的跋文:“东坡自云饮三焦(蕉)叶,亦是醉中语。予往与东坡饮一人家,不能一大觥,醉眠矣。”黄庭坚一语戳穿苏轼的“谎言”,读此令人莞尔。“不胜蕉叶”,自此成为酒量小的代名词。


  明袁宏道《觞政》记述:“余饮不能一蕉叶,每闻垆声,辄踊跃。遇酒客与留连,饮不竟夜不休。非久相狎者,不知余之无酒肠也。”袁宏道承认自己非常喜欢饮酒,听到酒保的叫卖声,就快步走进酒店,遇到知心酒友,能喝一整夜,但是自己的酒量确实不大,喝不了一蕉叶杯的酒。


  苏轼仙逝近千年之后,蒲松龄离世三百年之后,有人望文生义,杜撰了一则美妙商业广告:蒲公酒,系以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所推崇的稷下名酒“三蕉叶”古方酿制而成。蒲松龄何曾喝过三蕉叶名酒?这个酒厂的商业广告真是一篇绝妙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