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9728-VIP认证)手机版APP下载
集团首页
经理信箱
服务大厅
太阳成集团tyc9728
扫描二维码
关注太阳成集团tyc9728/p>
首页
关于太阳成集团tyc9728
太阳成集团tyc9728简介
公司领导
组织机构
团队队伍
联系我们
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教学实验
研究生教育
招生录取
导师队伍
继续教育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科研获奖
学术交流
员工工作
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
社会实践
班团建设
人才招聘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党建思政
组织机构
党建动态
党建规章
学习园地
对标争先
认证评估
政策解读
工作动态
知识问答
信息公开
公示公开
公司文件
廉政建设
文心雕龙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心雕龙
聊斋故事|陈宝钥是林四娘故事的肇始者
作者:柳泉门下
发布时间:2022-07-27
点击:
71
陈宝钥是林四娘故事的肇始者
——聊斋夜话之六十六
《林四娘》讲述了清初故明衡王府宫女林四娘的一段凄凉悲哀故事:已经遇难十七年的林四娘,夜见青州道台陈宝钥,与他谈论音律,也时常吟唱哀婉歌曲。陈宝钥询问林四娘的身世,她细述宫中之事,说到亡国之痛,泣不成声。三年后的一天夜里,林四娘前来辞行,言称要转世再生,为陈宝钥赋诗一首,洒泪而别,永不再见。
(于受万画,摘自《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
一
陈宝钥历史上实有其人,但各类志书却少有他的详细传记。《晋江县志》《益都县图志》等志书有他的简介。清道光《晋江县志·人物志(名臣之三)》记载:“陈宝钥,字大莱。以督师李公荐授佥事,备兵青齐,辑兵安民。除向民剧贼刘单刀、刘双刀,地方以靖。丁内艰,服阕,补扬州分守道兼榷钞关。嗣复主通省驿盐,兼榷龙江关税。抑豪横,雪冤狱,清强占,禁假银,诸弊杜绝,欢声雷动。秩满,擢贵州参议,督理粮储。苗夷散处岩谷,屡肆侵掠。宝钥单车入寨,谕以恩信,皆投戈弃弩,愿为良民。已乃退居家食,备列群书于草堂,口不绝吟,年七十四卒。著有《春秋导惧编》《绿野堂论史》《诗文集》。”县志没有记载陈宝钥任职青州以前和担任贵州参议之后的经历。
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四》记载:“陈宝钥,福建晋江人,举人。顺治十八年任(见参府衙署碑)。”县志中载明,陈宝钥的下任是周亮工,他于康熙元年(1662)十月上任。据此可知,陈宝钥于顺治十八年(1661)上任,康熙元年十月卸任,在青州任职时间约为一年零十个月。
康熙《贵州通志·关梁志》记载:贵州重安江浮桥自建成后,直至清康熙十二年(1673),才由贵州“布政使潘超先、按察使张文德、粮驿参议陈宝钥捐金修建石桥”,但此桥不久毁于山洪。
综合各类资料:陈宝钥,字绿厓,一字大莱,福建晋江人,大约出生于明万历中后期,南明唐王隆武二年(1646)举人。永历九年(1655)郑成功设六部官,陈宝钥被委任为协理礼官。次年,陈宝钥因与郑成功有矛盾,惧怕获罪,遂带领家人进入泉州港,向清廷投诚,清廷以监司录用。顺治十八年(1661),担任山东青州兵备海防道。康熙元年十月,
吴三桂
于云南弑永历帝,明统绝祀,郑成功、
李定国
以忧愤卒。清廷委派陈宝钥招降南明残部,同时谕令
周亮工
代其职务。不久,陈宝钥母亲去世,陈宝钥回家守制。康熙六年(1667),补任扬州分守道,兼榷钞关,嗣复主通省驿盐,兼榷龙江关税。康熙九年(1670)擢升贵州参议。吴三桂反清,陈宝钥从之,被委以按察使之任。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复降于清,回乡终老。陈宝钥著有《陈绿厓诗文集》等书籍,乾隆朝时被列入《禁毁书目》。
陈宝钥在清初诗坛有一定的地位,魏宪编辑的《皇清百名家诗选》《诗持》选录了他的部分诗篇,引起普遍关注,受到著名诗人吴伟业的赞扬。陈宝钥是一位多产的诗人,据道光《晋江县志》记载,其诗集多至八集,即《楚游纪诗钞》《吴越游纪诗钞》《鹭梦纪诗钞》《秣陵游纪诗钞》《草草纪诗钞》《悠悠纪诗钞》《蜀游纪诗钞》和《纪吴行诗钞》八卷。从目前所见诗篇来看,陈宝钥游览咏怀之作甚多,如写南京名胜的诗《雨花台》《初春游牛首山》等;再是擅长模仿女子心理抒发忧虑悲哀之情,如《妾薄命》《琵琶行》《红鹦鹉》等诗。陈宝钥由于参加过抗清斗争,投诚后可能经常遭到猜疑,仕途不很顺利,因此所作诗文委婉地反映了诗人的郁闷与悲苦心绪。
二
林四娘的故事清初广为流传,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林云铭的《损斋焚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士禛的《池北偶谈》、陈维崧的《妇人集》、卢见曾的《国朝山左诗抄》、李澄中的《艮斋笔记》、安致远的《青社遗闻》、邱宗玉的《青社琐记》等,都载有林四娘的事迹,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大篇幅地描述林四娘的化身“姽婳将军”,杨恩寿更是以林四娘故事编撰六出昆曲大戏文本《姽婳将军》。依据以上史料记载,林四娘应为明末清初人,但在正史中,这个人物却不见踪影,无论《明史·列女传》还是《清史稿·列女传》,都未收录林四娘的事迹,就连长达12卷本的《清朝野史大观》也未见林四娘的条目,看来,林四娘这个人物有可能子虚乌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故事中,男主人公大多是陈宝钥。这里便有一个问题,林四娘故事的肇始者是谁?故事又是如何流传开来的?梳理有关陈宝钥与林四娘的故事线索,可以基本断定:最早讲述林四娘故事的是陈宝钥自己。
李澄中《艮斋笔记》记载:青州观察陈公大莱,名宝钥,闽人也。下车数月,即奉檄开故衡王宫。当是时,别殿长廊已毁,惟寝殿一院尚扃耳。……壁间题绝句三首,墨淋漓未干。其一云:“静锁深宫十八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二云:“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靖烽烟。红颜力弱难为厉,蕙质心悲只学禅。”三云:“日诵菩提千白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潜然。”是夕公独坐阁内,闻有泣诉声,以为冤魂也。命之见,曰:“无衣,不敢出。”与之衣,仍不见。曰:“须自大门焚楮迎入。”如其请,竟亦无所见。后颇厌之,威之以火炮,了无所惧。又现形横屋上,其长竟屋,微茫莫可名。一日,忽有女子至其弟某所,自称林四娘,侍者曰东姑。四娘朱帔翠翘,东姑青衣而已。观察闻之,置不问。会元日,观察晨起。朝贺毕,胥吏在署中未散,有少妇盛饰自内出,众惊避,以为观察眷属也。惟一小吏识之。随至马神庙,取所供白水,三口巽之。回至堂后,乃坐。小吏捧茶以进,徐言曰:“俗语谓:公门中可修行。汝等善事官人,作好事,勿为恶,鬼神殛汝矣。”小吏唯唯,窃视其手,若枯树皮。或木魅所化耳。居半年,去之蜀中。后观察以内艰归,其弟寻亦卒。
李澄中《艮斋笔记》所记林四娘之事颇为粗俗、拙劣,这种情况显然不能归咎于其文笔不佳,而是据实笔录,因为他当初闻知的林四娘传说就是如此荒诞不经。李澄中所言林四娘的奇闻异事,没有内存联系,更无所谓的故事情节,这皯鬼怪之事与文中出现的鬼诗没有内容、意义上的关联,这应当被认为是林四娘故事初生的形态。
林云铭所作《林四娘记》,内容、意趣与李澄中等人的记述迥然不同。林云铭《林四娘记》所言,林四娘不是故衡王府宫嫔,而是前朝江宁库官的女儿,库官因亏空库银下狱,她与表兄设法营救,同卧止数月。父亲出狱后,怀疑她与表兄有私情,林四娘遂自缢而死,以示清白。林四娘与陈宝钥为福建同乡,现身观察署中,帮助陈宝钥审理公案,试士衡文,最称奇的是为陈宝钥“赖掉”了一项二千两银子的“京债”。
林云铭《损斋焚馀》记载:晋江陈公宝钥,号绿厓。康熙二年,任山东青州道佥事。夜辄闻传桶有敲击声,问之,则寂无应者。……嗣余有同年友刘望龄赴都,取道青州,询知其故,谓陈曰:“君自取患耳!天下之理,有阳则有阴。若不急于驱遣,亦未扰扰至此。”语未竟,鬼出谢之。刘视其狞恶可畏,劝令改易颜面,鬼即辞入暗室中。少选复出,则一国色丽人,云鬟靓妆,袅袅婷婷而至。衣皆鲛绡雾縠,亦无缝缀之迹,香气飘扬,莫可名状。自称为林四娘,有一仆名实道,一婢名东姑,皆有影无形。唯四娘则与生人了无异相也。陈日与欢饮赋诗,亲狎备至,唯不及乱而已。凡署中文牒,多出其手,遇久年疑狱,则为廉访始末,陈一讯皆服。观风试士,衡文甲乙悉当,名誉大振。先是陈需次燕邸,贷京商二千缗。商急索,不能应,议偿其半,不允。四娘出责之曰:“陈公岂负债者?顾一时力不及耳。若必取盈,陷其图利败检,于汝安乎?我鬼也,不从吾言,力能祸汝!”京商素不信鬼,笑曰:“汝乃丽人,以鬼怖我?若果鬼也,当知我在京庐舍职业。”四娘曰:“庐舍职业,何难详道?汝近日于某处行一负心之事,说出恐就死耳。”京商大骇,辞去。陈密叩商所为,终不泄,其隐人之恶如此。性耽吟咏,所著诗,多感慨凄楚之音,人不忍读。凡吾闽有访陈者,必与狎饮。临别则赠诗,其中度词,日后多验。……陈叩其为神始末,答曰:“我莆田人也,故明崇祯年间,父为江宁府库官,逋帑下狱。我与表兄某悉力营救,同卧起半载,实无私情。父出狱,而疑不释。我因投缳以明无他,烈魂不散耳。与君有桑梓之谊而来,非偶然也。”计在署十有八月而别,别后陈每思慕不置。……今陈公绿崖,正士也,非能造言语者。且吾乡士人,往往有亲见之者。
分析林四娘故事的流传与变异,先是陈宝钥在故明衡王府发现了题壁诗,随之其观察署发生了自称林四娘的鬼怪事,即便不尽属实,陈宝钥也脱不了干系,就此陈宝钥俨然成为林四娘故事的当事人。陈宝钥口述并授意林云铭撰写的《林四娘记》,改林四娘为江宁库官含冤而死的的女儿,抛开了已经流传的已故衡王府宫女寓有兴亡之感的悲情诗,就有摆脱林四娘题诗与他口述关系的意思。当时林四娘赋诗的传闻已在社会广泛传播,身为贰臣的陈宝钥惧怕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于是便想法补救。他通过林云铭之笔,臆造出林四娘的另一个版本,以抵消不利于自己身份的社会影响。林云铭应该心领神会,所以他在文末特别申明:“陈公绿厓,正士也,非能造言语者。”这样以来,林云铭所作《林四娘记》与林四娘的悲情诗没有了丝毫关系,已经完全变调。
据此还原事件的真相:李澄中、林云铭两人亲自聆听了陈宝钥讲述的这段人鬼“奇遇”故事后,分别写成了《林四娘记》,不过两人所记版本不同,但都是亲闻陈宝钥亲口所述。因此,可以推断出林四娘的故事,最初由清初在青州任佥事的陈宝钥原创,然后由林云铭、李澄中等人正式付诸文字,之后便逐渐传播开来,特别在山东青州一带流传甚广,再后经王士禛、蒲松龄、卢见曾、陈维崧这些文人予以故事情节的丰富或改编,于是逐渐演绎成了一位节烈女子的动人故事。
三
问题是,陈宝钥当初为什么要杜撰一个林四娘的故事呢?他想要表达自己的什么观点和感情呢?从陈宝钥的身世入手进行分析,可以窥探他的创作动机。
据《明史·诸王传》记载:第一代衡恭王叫朱佑楎,为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弘治十二年(1499)就藩青州,后袭传衡庄王厚燆、衡康王载圭、衡安王载封(载圭弟)、衡定王翊镬、衡宪王朱常庶和末代衡王朱由棷,共六世七王,最后一任衡王朱由棷最初受封镇国将军,崇祯五年(1632)四月袭封衡王。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定鼎中原,李自成农民军退出北京后,其中一支在大顺旗鼓赵应元率领下,攻下青州,杀死清廷委派招抚山东的官员王鳌永,拥戴朱由棷“南面为君”,但朱由棷坚决不肯僭位称帝。不久,清军再次攻陷青州,杀死赵应元。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借口衡王子弟叛乱抗清,将衡王朱由
棷
召进京城,软禁起来。第二年,以叛乱罪诛杀朱由
棷
,查抄衡王府,将宫女解京。宫女们不愿离开故土,许多人自杀身亡,自此便在民间生出衡王旧宫“闹鬼”的传说。
陈宝钥顺治十八年到任,康熙元年十月离开青州,在青州任职时间近两年,这段时间正好是南明抗清斗争失败的关键时刻。陈宝钥在南明时曾参加过抗清活动,任贵州参议时又追随吴三桂叛清,他所著的《陈绿崖诗稿》在乾隆朝被禁,原因就是他“纪崇祯以后唐(唐王朱聿键)、桂(桂王朱由榔)二王事,语多狂吠”。这样一位与清廷貌合神离的官员加文人,在亲眼看到衡王府的废墟,亲耳听到青州人关于衡王府的传说,同时又遥闻永历帝被杀的消息,更容易产生怀念明朝的情绪,当然想用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愁及悲愤。而作为清朝的一名地方官员,陈宝钥又不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得太露骨,他需要一种拐弯抹角的方式,即借用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这种情况在清初相当普遍,如吴兆骞写有《虎丘题壁二十绝句》,托名南昌女子刘素素流露作者的故国之思。康熙年间文人钮瑗谈到题壁诗时说:“邮亭旅社,好事者往往赝为巾帼之语,书以媚笔,以资过客传诵,多不足信。”陈宝钥同样“赝为巾帼之语”。可以说,林四娘便是陈宝钥的代言人,陈宝钥用自己和林四娘的诗词唱和来抒发其亡国之思。在有关林四娘的故事当中,可以看到这种间接证据。安致远说:林四娘“与陈公唱和,有诗一卷,青州人士多传之”(《青社遗闻》)。王士禛也说:“有诗一卷,长山李五弦司寇有写本”(《池北偶谈》)。王士禛说李化熙收藏了写本,这意味着在陈宝钥离开青州后不久,署名林四娘的诗集就逐渐开始流传了。
王士
禛、
蒲松龄等人将林四娘的诗作写入自己的作品,是有深意的。在清廷基本稳定军事统治,开始实施文字狱的高压政策下,文人们,尤其是清朝官员不敢正面描写末代衡王朱由棷的悲惨遭遇,只好小心翼翼地记录陈宝钥与林四娘的“人鬼之恋”,借用林四娘的诗作,隐晦曲折地表达作者的“亡国之痛”“思国之情”。蒲松龄《林四娘》篇末附录林四娘的诗作,诗句“汉家箫鼓静烽烟”,正是清初文人对汉人政权前明王朝的惜亡之情。
(参阅:陈云发《清代侠女林四娘、吕四娘之谜》;白亚仁《林四娘故事源流补考》、袁世硕《林四娘故事的生成、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