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阳光明朗,万物生长。62日上午,太阳成集团tyc9728举办本学期第二场在场·锐见研究生论坛,研讨赵德发的长篇小说新作《经山海》。此次会议由文学院经理张艳梅主持,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柱林,《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万人拔尖青年人才”刘大先,《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当代文坛》副主编赵雷,《中华读书报》编辑舒晋瑜,《淄博晚报》副主编、著名作家郝永勃,淄博市作协副主席杜立明,《太阳娱乐集团app下载学报》主编韩德信,驻校作家赵德发,学院师生代表和淄博本地作家参加此次研讨会。

首先张艳梅经理向各位参加人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经山海》是一部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长篇小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研讨会的目的是员工们对作品阅读理解和深入思考,各位大家学者在对作品的剖析和评价基础上,指导研究生提升学术能力。

研讨环节主要分为四部分,研究生发言、专家学者评价指导、教师代表发言、驻校作家赵德发总结发言。

研究生同学主要围绕吴小蒿现实性思考、时代感与历史感、城市与乡土、女性及女干部形象分析、知识分子的良知、接地气的写作和“鲸”隐喻色彩浅析等主题展开,涉及传统文化、历史、女性、叙事艺术等母题,研究范围广泛,角度新颖,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

接下来,专家学者就作品理解和研究生发言作出指导。

张柱林认为,除了赵德发《经山海》与贾平凹《带灯》的对比之外,更好的是与张炜作品对比,他认为《经山海》的主题和题材与张炜很多小说接近,都是讲述海边渔民的生活。张炜写的是知识分子在大环境下的困境,从内心投射出来的时代困境,如果说他和赵德发都是理想主义的话,两种理想主义的指向不太一样,这是一个不错的比较视角。《经山海》充满了对人物的同情,体现了一个作家的慈悲心,“好的作家折磨读者,坏的作家折磨人物”。他认为同学们的发言都是面面俱到,需要继续凝炼研究视角。

刘大先认为这本小说可以从多个层次来看,同学们抓住某一个点谈就行,但是大多是泛泛而谈。一是历史感的问题。什么是历史感?什么是时代感?小说每一章前面都会设置一个历史上的今天、小蒿记、点点记。其实这个设定就是引入一个时间性和空间性,它要贯穿当下、现今和未来。怎样对待这个历史,可以从人物切入进去,主人公吴小蒿其实就是学历史的,后来又是研究历史的,这其实是一部女性的成长史。小说第29页有一个细节,就是她如何介入历史,才能创造历史,这实际上是一个人物的女性自我成长的小说,个人的生命史和历史的这个大和时代的这个大历史之间如何进行接轨。泛泛讲历史感和时代感太空泛了,必须把作品具体化,把人物和历史结合起来。二是作品的性别意味明显。小说一开始写到吴小蒿去基层的时候面临性别上的问题,一个女干部,一个女性知识分子,跨越几重文化上的隔膜,有一个“归去来”的过程。在婚姻、家庭和农村改革之间,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男性主宰的男权中心的文化和女性性别之间的差异,还有官场阶层之间的权力问题。并且这个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和农村改革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这是个比较新鲜的书写,怎样将她现代性的文化认知带入到农村改革里面去,新农村改革的过程和她个人精神的洗礼过程是并驾齐驱的。三是小说中地方性的内容,渔民生活的转型、渔老大老沈、建渔业博物馆、“深海一号”冷水团养殖,这是生产生活的转型和渔民生活的变化,是海洋书写中突出的记载。中国有着强大的“乡土中国”的传统,但基本上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明,写海洋的并不多,讨论时可以抓住“海洋书写”这个角度,中间有许多意象,从挂心橛到灯塔再到目标塔,这实际上是三段生活的变化,可以结合不同话语来分析,乡土文学的现代变迁、乡土文学的多维层面、地方性书写(沿海的在地性)。

舒晋瑜从内容情节走向、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她认为赵德发笔墨扎实,情节丝丝入扣,对女性心理的描写非常成功,不回避人物的情感和生活需求。“《经山海》是一部与时代同步伐的小说,为当代文学如何反映时代、如何反映现实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赵雷表示,从《山海经》到《经山海》,从大历史到新时代,小说每一章的开头就能看到一个编年史的体例,通过历史上的今天、小蒿记、点点记来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和主线。同时当内在的叙事和人物,通过把历史感和现实性融合起来,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写出了事业生活情感,也写出了齐鲁中国和时代。作家把这些年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基层制度、乡村振兴、中国制造、反腐风暴、儿女情长、家长里短、夫妻矛盾、母女情深等,将重大事件和个体遭遇融合在一起。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部定制的作品,其实新时代这样一种文学叙述和艺术表达,既有它的意义,也有它的难度。当代作家身处其中这个时代,有一定优势和局限,又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优势是我们作为亲历者和在场者,我们自己在当下有着鲜活的体验和切实的感受;局限是当代人写当代事,在某些方面语言可能会有某些遮蔽;责任是身处这样的时代,前人难以想象,后人无法经历,而作家有责任留下这样一种文学上的记录;挑战就是用文学来书写历史的进程,对文学造诣、人生经验、文学素养等综合素质有非常高的要求。但是赵德发做到了用他的文学造诣,把博大厚重的情怀、细腻生动的情节、积极奋斗的人生和波澜壮阔的时代融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齐鲁大地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变迁。在作家写的后记里面有着历史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历史的文学化,一个就是文学的历史化。赵雷讲述了大历史和小历史的内涵,并提到耶鲁大学史景迁的史学著作《王氏之死》,他认为两本书同样是山东背景,同样是写普通女性,同样是书写个体和时代,同样是文学和历史。历史叙述的文学性和文学叙述的历史感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说结尾的22个字让他想起《王氏之死》的结尾 。

叶祝弟从《人类世》入手,表明赵德发是一个对时代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学者,他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一是《经山海》与《山海经》,小说原名《鲸落》,讲述鲸落精神,其实经山海三个字反过来也适用。《山海经》可以看作传统文化志怪小说,《经山海》将其三个字颠倒,追求一种视觉效果。《山海经》描绘了上古时期未知世界,如果我们把这个时代抽离出来,就会发现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方面是鳃人的海洋文明,某种程度上说找到《山海经》的隐喻和连接的地方,但是可以看到小说中有直播、抖音、支付宝、《悲伤逆流成河》、3D技术,传统文化与后现代文化杂糅的世界,其实这也是一个光怪陆离、魑魅魍魉的异托邦,是对精神的医愈。二是儒家文明、海洋文明、后现代文明的融合,因为小说从楷坡无楷到楷树成林,到孔林里面求楷树,其实寻求当下文明困境让精神回到儒家文化里面去,找种子的过程其实就是生态文明过程,作家将精神资源寄托于鲸落,向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里面去寻求。从小蒿联想到《诗经》里面的《菁菁者莪》,小蒿是一个卑微的形象,她去草丛里方便的时候看到了自我的镜像,像蒿草一样卑微,但是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向往,走上公务员的道路,她的追求是朴素的,具有朴素的处世法则。小说怪力乱神,有慕平川和贺成收这样的人物,这两个人一个是海盗出身,一个是鳃人后代,与儒家文明是对立的,在传统秩序里边,海洋文明是从属于儒家文明的,所以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慕平川。如何处理这个关系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小说里面经济、政治、微观权力的套现、农业之衰与农村之兴。如今多讲农耕文明的消逝,但是作家看到了农村之兴,兴盛依赖于小蒿之类的人物,这也是政治书写的一种需要,是十八大以来宏观叙事的微观版,文化主题的多样对作家是一种考验。现实主义如何重建的力量,现实主义创作已经开始式微,要重振现实主义的写作力量,但是今天现实主义还有力量,或者能不能穿透时代,找到时代前进的动力,还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郝永勃结合自己与赵德发的同窗之谊,介绍了作家的部分创作经历,鼓励同学们在年轻时树立远大目标。此外告诉同学们不要面面俱到,做学问要深刻,不要像答题一样求满分。他对《经山海》这个标题表示赞赏,认为这是赵德发长篇小说中起名最好的一本书。要想了解十年前后时代变化,可以读读这本书。最后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多读书和借鉴,成为自己期待的人。

杜立明建议同学们从小切口找到大思维,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例如贺镇长“跟着我好好干”,结局也与现实接轨。由于作者生活阅历丰富,使得作品中的人物像在我们身边一样,情节真实,比如小说中的“鞋垫”情节。

韩德信从“书写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伟业的现实主义小说力作”这个定位入手,结合叶祝弟提到的现实主义式微的问题,认为在新时代贴着现实写农民生活比较困难,因为有诸多现实问题,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的话写作很冒险。除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细节以外,还有政治维度、伦理维度、人学维度,五个维度与美学、历史维度有所交叉。他表示赵德发是他最佩服的山东作家,从《通腿儿》开始追逐其文学踪迹,既有理想主义又接地气,作为一个作家非常难得。在不同历史时期,五个维度是不一样的,在当下,受到后现实主义影响,现实主义与我们理解的机械化的现实主义是有区别的,在《经山海》中几个维度的表现是明显。作家在当下如何保持人文情怀,韩德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立足当下,文学之所以叫文学,现在还存在,还有保持着人文主义的理想状态,不否认理想主义要与现实接轨,但是必须塑造高于现实的文学艺术,去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这才是文学受人尊重的地方,这也是赵德发受人尊敬的地方。中国历史与中国农民联系在一起,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也是农民发展的历史,农村如何回到现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乡村文明,中国走向现代化是有难度的。有学者提出“中国现代还是近代”,从当下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山海》作为当下人观照当下,可能会有偏差,但是揭示问题,其实是作家直击现实的体现,是对农村文明社会发展的记录和预测。最后是历史感的问题。尽管写当下,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作品有厚重的文化支撑,《经山海》能够立得住。然而一些写当下的作品过于割裂历史。虽然当下写当下会有些遗憾,但是赵德发将历史对接在一起,历史感把握特别好。尽管是写理想主义,但是吴小蒿这个人物比较真实,蒿草暗含的寓意有着依据,吴小蒿作为新时代基层女干部尽管面临矛盾,但是有着很高的理想。立足现实也没有放弃理想,这体现了作家的良知。尽管眼下的路很艰苦,但是理想主义道路上的灯塔依然照耀文学前行。

接下来是教师代表发言环节。盖光提出三个关键词“教科书”“担当”“超性”,并阐释了《经山海》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唐长华从海洋文化和齐文化的联系入手,简析了海洋文化对山东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李晓伟以“成长”角度切入,谈到书中女性的成长史以及文学的成长史,并对小说几处情节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翟羽佳从乡村宗法传统观念和主人公救赎两方面表明自己的阅读感受。张相宽从小说人物众生图的塑造入手,对“历史上的今天”的事件设置表示兴趣和疑问。高媛围绕“历史上的今天”将大历史和小历史紧密结合、从农耕文明走向海洋文明,以及主人公和女儿之间的关系展开。张琳通过小说情节的接地气和渔民生活谈了自己对小说的感悟。

最后赵德发答谢发言,讲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心得,解答了研讨人员提出的疑问,并分享了小说删改的部分情节,还原完整的小说样本。在场人员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研讨会也渐渐进入尾声。

文学是人学,透过长篇小说《经山海》可以看到历史与时代的交织,个人与国家的交融。历时三个半小时的文学盛宴,给所有研讨人员带来了文学的洗礼和思想的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