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走进了逸夫图书馆,我才开始了真正的阅读!对于我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第一次,卷帙浩繁在我的头脑中渐渐地由模糊的抽象转化为清晰的具体!

托尔斯泰年老时便不再写作了,他认为“书太多了,如今无论写出什么书来也影响不了世界。”于是,我对书的作用越来越怀疑,越来越弄不懂这么多书的存在究竟有什么价值。连托尔斯泰这种文坛泰斗都搁笔了,书也许就真的失去价值了。

偶然的瞬间,《各自的朝圣路》以其素静淡雅的封面吸引了我。纯白的硬质书皮,中间一抹淡淡的墨痕在雪白中氤氲开来,像是一位曼妙的古典女子,一袭素雅纱衣,一痕飘逸秀发,不理俗世,只一人静立于桌角。我欣喜地翻开扉页,静静地融入书中。

这已是第二版,书中附这第一版的序言,序言的开头恰好又是托尔斯泰的那番极具嘲讽的言论。但是我却被周国平的话深深吸引住了。不!应该说是震慑,或是点醒!他说“我写书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

短短的二十四个字,我却看了许久许久。接着是沉默。然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想法。又是许久,我感觉像是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那水是刺骨的寒,足以冷透你身体的每处肌肤,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冷静了下来!没有气愤,我更多地是感激。这一洗,使我原本燥热的心也冷静了下来,头脑终于清醒了许多,原来这就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实,我读书也从来不是企望可以获得影响世界的能力,而只是为了在闲暇时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可做,活得有意义,或者说似乎有意以!

周国平说“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我是极赞同的。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对现今的人仍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太多人依旧把身份地位,金钱权势当做评判人高贵与否的标准。实际上,他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稍微有点生物和化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清楚,构成人类肉体的成分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灵魂!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越是充实,他的灵魂就越是高贵!

我本是一个忧郁型气质的人,不善与人交往,更不喜欢在外界的热闹中增添自己的喧嚣。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被公认为很漂亮的话“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我自然知道自己不是神灵,这更加深了我的自卑感。“事实上,精神科医学的传统的确是把孤独仅仅视为一种病态”,越是自卑就越是不愿意与人交往,以避免他人异样的神情,由此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朝圣的心路上,周国平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心路历程。“孤独之为人生的重要体验,不仅是因为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而且是因为为由在孤独之中,人的灵魂才能与上帝,与宇宙的无限之迷相遇。”我像是为自己的孤独找到了依据,渐渐地将孤独归为一种不仅合法而且高尚的行为。

独处,完全成了我个人的,极具魅力的美好体验。独处时,我得以看清自己,找到自我。在那么一段静谧的时间里,我将自己从纷繁的世界孤立出来,完全脱离别人的生活和别人眼中的我的生活,以审视的眼光注视过去,那时的我,可以理智地问自己“我是怎样的人?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需要为之做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事真正是契合我的天性,能给我带来幸福感的?”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我并不一定会想出确切的答案,但想总比不想好。想一次就离心灵的宁静又近了一步。独处,并非是寂寞地将时间生硬地截开来一段段地苦熬。独处时,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固然是好,但能与古今中外的文学,哲学大师对话又是另一种独特的感受!

就像此番与周国平的一番心灵对话,不仅让我消除了孤独的自卑感,而且重新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我虽清贫,却可以借助读书,尤其是所谓的“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的书,使自己拥有高贵的灵魂!

但流于形式的读书无疑是浪费生命,对于一个孤独却珍爱生命的女孩来说,更是一种耻辱!周国平给了我这样一个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即便书海千般深,书山万般高,只要坚定了只读永恒的书的信念,还有什么好怀疑,有什么可以影响我呢?书的价值有时候不在书本身,而在读书人!读永恒的书,做永恒的人,拥有高贵灵魂的人!